受長江上游來水和強降雨影響,安徽銅陵長江水位持續上漲,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7月10日8時起,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啟動汛期緊急轉移安置。離開家園的群眾生活起居怎么辦?他們過得怎么樣?7月17日,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來到義安區最大的安置點義安區實驗小學進行探訪。
據統計,義安區此次轉移群眾超萬人,大多數選擇投親靠友,需要集中安置的有千余人,其中義安區實驗小學安置群眾最多,為260人。
“這個點是教體局牽頭負責的,10日群眾入住,我們9日全部動員,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雖然已經放了暑假,但學校20多個老師自愿回來,騰出29個教室用于安置。”義安區教體局黨委副書記鄭梅英。
需要集中安置的以老人和孩子為主,義安區實驗小學居住的70歲以上老人,就多達122人,此外還有25個孩子。
為保障安置群眾的生活,工作人員做了詳細的預案,夜間溫度較低,就給他們發了被子;聯系有資質的送餐企業,確保一日三餐干凈衛生、營養均衡;牙刷、肥皂、廁紙、毛巾,也都一一準備妥當。
老年人行動不便,孩子需要教育輔導,怎么辦?來自社會各界的志愿者們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既有本校的老師,也有大學生、高中生,每天百余人次,維持著安置點的正常運轉。
“我在這吃得好、睡得好,他們照顧得也細心。”98歲的代梅英,是安置群眾中年齡最大的,除了她的媳婦陪伴,工作者還專門安排一個志愿者對接服務。
學校有教育優勢,孩子們的問題也是迎刃而解。在一間教室內,5位志愿服務的老師,在輔導孩子們寫作業、閱讀。而在活動室內,體育老師教大家打乒乓球,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
“老師們都愿意過來,最后學校選了七八個老師,專門排了課表,輪流過來照顧這些孩子。”正在輔導孩子作業的老師戴春霞介紹說。
此外,為了確保安置點的安全,當地公安和學校保安也開展24小時執勤,嚴格執行進出管理。醫務人員也入住學校,為轉移群眾進行慢性病管理和日常體溫檢測。(張磊 韓震震 苗子健 王銳)